第545节
&esp;&esp;换成是他,无论是正妻的名分,还是腹中孩子的认可,在这个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时刻,肯定先一口应下,何必闹到两败俱伤的地步,实在难以理解……
&esp;&esp;“且慢!”
&esp;&esp;想到这里,冯京突然眉头大动:“狄小郎君不是说过,杀害司马君实的毒镖,是异族所用么,莫非他的相好,是一位异族女子?”
&esp;&esp;他的语气兴奋,觉得最后一个未解之谜俨然解开,一切都合乎情理起来。
&esp;&esp;司马光在守孝期间,一时按捺不住,与异族女子发生苟且之事,此后抽身入京,参加科举,不料却被有了身孕的异族女子找来京师,在尝试了贷钱购买饰物,三番五次安抚未果后,于国子监内最后一次相见,依旧不愿娶其为妻,矛盾彻底爆发,惨遭异族女子杀害!
&esp;&esp;当理清楚了这些,冯京的脸色又变了。
&esp;&esp;丑闻!绝对的丑闻!
&esp;&esp;不仅仅是司马光自己的,还关系到整个太学的名声!
&esp;&esp;太学开办了十年不到,已经全面凌驾于国子监,成为国朝士子最向往的学府,倘若在这个万众瞩目的科举关头,公认的大才子因勾搭外族女子,最后始乱终弃而亡,那整个太学都会被指指点点,抬不起头来。
&esp;&esp;“这起案子,不可声张啊!”
&esp;&esp;冯京当然不愿意平白无故的名声受损,声音压低,对着三人道:“我等皆为太学同窗,当以学府声名为重!”
&esp;&esp;公孙彬脸色立刻沉下:“伱这话是什么意思?要我们为了自己的名声,遮掩真相么?”
&esp;&esp;包默成也摇头:“万不可如此!”
&esp;&esp;“我……我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&esp;&esp;冯京大为尴尬,看向狄知远,却见这位神色平和,微笑道:“当世兄不必担忧,吕大府对待异族向来谨慎,我们即便什么都不做,他若是将案情查到了这一步,也决计不会声张的!”
&esp;&esp;冯京暗暗松了口气,又感到骇然。
&esp;&esp;这小子才多大,就能考虑到这一步,以后还了得?
&esp;&esp;然而狄知远考虑得更深,因为此前的线索得来的并不困难,他的神色反倒变得凝重,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:“若只是情杀,此案倒也简单,很快将真相大白,只怕那位吕大府一听到事关异族,又以遮掩为上,爹爹说过,查案最忌讳一位横加干涉的主官!”
&esp;&esp;想到这里,他脸上反倒露出笑容来:“诸位以为,那位异族女子,随身携带着足以致命的毒镖,毫无顾忌地在国子监内杀人,事后又鸿飞冥冥,走得无影无踪,没有一个目击者,是不是绝非常人可比?”
&esp;&esp;公孙彬从小习武,练的一手好枪法,闻言颇为兴奋:“武功高手,身法高明?”
&esp;&esp;包默成目光一动,马上反应过来:“凶手有人接应?”
&esp;&esp;“都有可能!”
&esp;&esp;狄知远颔首:“不过若是独来独往的高手,府衙恐怕都要转交机宜司拿人,我们能够派上用场的,便是凶手有人接应的可能!”
&esp;&esp;“在京师接应异族凶手,予以庇护……”
&esp;&esp;公孙彬和包默成对视一眼,已是心领神会:“该去那个地方一探了!”
&esp;&esp;冯京干笑一声,觉得聪慧如自己,居然完全跟不上这几位的思路,只能低声道:“这天色已晚,三位不准备回去了么,免不了家中担心,还是明日再查吧!”
&esp;&esp;“京师不夜禁,夜间照样热闹,当世兄放心,我们不会乱来的。”
&esp;&esp;狄知远也不客气,打开车门,对着冯京的书童吩咐道:“劳烦,去四方馆!”
&esp;&esp;第六百三十七章 番外第六章 吕夷简的继承人还得看小儿子
&esp;&esp;开封府衙。
&esp;&esp;两处刑房,灯火通明,上百名官吏进进出出。
&esp;&esp;以龙图阁直学士,权知开封府的吕公绰,正拧着眉头,监督着一群下属破案。
&esp;&esp;他的凝视,让一众官吏压力巨大,行色愈发匆匆,隐约流露出慌乱之态。
&esp;&esp;如此姿态,也让吕公绰愈发不满,眼神越来越凌厉,心中更是升起一个念头:“若是四弟在就好了,以他的聪慧,这等小案,定是手到擒来!”
&esp;&esp;他的四弟正是吕公孺,此前为开封府推官,待得亲哥哥权知开封府,这样的亲属关系肯定要避嫌,出京外任。
&esp;&esp;吕公绰不仅相信弟弟的能力,更在于兄弟至亲,有些事情操作起来就方便了。
&esp;&esp;父亲致仕,如今在家颐养天年,但身体已是每况愈下,却偏偏时不时地出来露面,摆出一副精神矍铄之态。
&esp;&esp;吕公绰很清楚,这是在为自己撑腰,权知开封府事,是四入头的关键一步,他得当好,为进入两府为宰执,打下坚实的根基,绝不容许意外毁去吕氏这一代的布置。
&esp;&esp;司马光之死,可能就是这样的意外。
&esp;&esp;才子身亡,本不是大事,顶多让人觉得惋惜,但一位即将科举的大才子,光天化日之下在国子监内遇害,凶器更疑似外族人所用的毒镖,这起案件就很敏感了。
&esp;&esp;所以吕公绰才怀念起那个探案如神的弟弟,哪怕对方与几个兄长理念不合,渐行渐远,终究是打虎亲兄弟,不会置于不顾。
&esp;&esp;当然,国朝人才济济,不可能缺了一個人,衙门就运转不起来,原推官吕公孺调任,开封府衙的官员里面,又有新的擅长刑侦的判官,这个人叫潘承炬。
&esp;&esp;王曾病逝、吕夷简致仕后,如今的首相,是六十八岁的杜衍,杜衍当年任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时,就很赏识在并州任县尉的潘承炬,后来得以提拔,终至开封府衙判官之位。
&esp;&esp;《洗冤集录》和《宋明道详定判例》的普及,大大提高了破案率,但同样的,如果这个时候再有官府破不了的案件,往往凶手的手段就不一般了。
&esp;&esp;毕竟朝廷的官吏通过读这两部著作,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经验,凶手也可以通过苦读这些书籍,寻找规避官员抓捕的办法,反侦破意识大大提高。
&esp;&esp;于是乎,此前一场震惊京畿的连环凶杀案后,有保守的老臣提出,应该在民间禁传《洗冤集录》。
&esp;&esp;这种因噎废食的愚蠢想法,当然不会得到认可,不过倒是引发了《洗冤集录》的再一次修订,修订的内容不局限于勘验和验尸的过程,还有查案的职权分配,切忌外行指挥内行,一旦遇到非比寻常的凶杀案,就要让专业的官吏出面负责案情的查办。
&esp;&esp;潘承炬显然就是刑侦领域的专业人士,此时坐镇刑房,聚精会神地看着尸格文书,听着一队队官差的禀告,在案录上飞速记载着,基本没怎么理会吕公绰。
&esp;&esp;吕公绰倒也不在乎这个,他在乎的是案件的侦破会不会激发矛盾,产生不可控的风波,对自己这位大府造成冲击,影响了接下来入两府的仕途。